內容來自sina新聞

李嘉誠內地撤資有隱情因找不到安全感

  近期,內地很多新開樓盤都出現打折出售的現象,甚至北京部分樓盤都出現降價,二手房銷量更是頹勢盡顯,聯想到4月初李嘉誠傢族剛剛拋售瞭北京盈科中心 資產,李嘉誠的"拋售論"再次升溫,人們不禁驚嘆:面對內地樓市降價的,李嘉誠再次成功避險,李嘉誠真正的過人之處又究竟在哪兒?"撤資"之後的李嘉誠又 該如何演繹他傳奇的商業帝國?

  現年85歲高齡的李嘉誠,已經連續十六年雄踞華人首富寶座,資產總數高達294億美元。顯然,一個擁有如此龐大資產的商人,能夠在如此長的時間裡保證 其商業帝國的穩固發展,僅僅依靠超群的商業才能是不夠的,非凡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和敏感的政治嗅覺是保證李嘉誠不斷輾轉騰挪於香港、內地而不敗的真正秘訣!

  首先從大陸說起。我們知道,大陸的政治環境決定瞭其特有的經濟發展模式,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屆政府的政治導向,經濟發展與政治有著千絲萬縷 的聯系。李嘉誠當然也深知此理,他多次公開表示"多做事、不問政治",但不問政治並不代表不理政治,你能驚人地發現,李嘉誠的長子李澤鉅已連續16年進入 全國政協,李澤鉅曾擔任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十屆、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也就是說,從李澤鉅擔任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的1998年開始算 起,這16年來李嘉誠始終與高層政治保持著密切的往來,而這也恰恰是其締造十六載商業神話的16年!可見,李嘉誠不僅僅是一個商業奇才,更有著非凡的政治 智慧,他過人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才是他最厲害的地方。

  1958年,李嘉誠開始涉足房地產業務,到1976年已經小有名氣,而香港的"地鐵招標一役"則讓他一舉成名,奠定瞭後來與匯豐銀行建立緊密關系的最 堅實基礎!1977年的地鐵招標是當時香港開埠以來最大的一次公共建設工程,尤其中環站和金鐘站是最重要、也是客流量最大的兩個車站,其上蓋可以建成地鐵 全線盈利最豐厚的物業,因此意義非比尋常。李嘉誠憑借其超凡的商業能力擊敗瞭當時具有英國凱瑟克傢族背景的怡和系置地公司,名聲大噪,吸引瞭時任匯豐銀行 董事長沈弼的格外關註。但這還不足以讓匯豐銀行和李嘉誠的關系如此緊密,接下來發生的事不僅讓李嘉誠在香港找到瞭真正的"大靠山",更是完美地體現瞭李嘉 誠高超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和非凡的政治嗅覺。

  這要從九龍倉收購說起,當時九龍倉舊址地產開發不利,李嘉誠早有意向將其收購,於是低調買下瞭九龍倉20%的股權,成為九龍倉的最大股東,九龍倉緊急 向匯豐銀行發起求救,當時的匯豐董事長沈弼則親自勸阻李嘉誠要其放棄收購九龍倉資產。商人李嘉誠當時審時度勢,考慮到將來要想在香港發展離不開匯豐銀行, 便果斷放棄瞭對九龍倉的收購。他的政治智慧在此顯露無疑,因為在當時的香港,想要開發土地,就必須要支付一筆大額的土地出讓金,如果沒有匯豐銀行的支持, 是很難有資金去開發房地產市場的,而且匯豐與當時的"一代船王"包玉剛關系甚密。於是李嘉誠在給瞭沈弼一個大面子之後,緊接著就做瞭一個更有意思的事。匯 豐收購此前陷入財政泥潭的和記黃埔後準備出手轉讓,但始終找不到好的買傢,李嘉誠看準瞭這個時機,深知這位被英國女王封為爵士、曾任匯豐銀行副主席的包玉 剛與匯豐銀行關系非比尋常,為瞭成功入主和記黃埔有限公司,李嘉誠親自約見包玉剛,向他表達瞭想出讓手中1000多萬九龍倉股的想法,同時希望包玉剛幫助 他促成匯豐銀行轉讓9000萬股和記黃埔股票的回報。於是我們看到,1981年,李嘉誠成為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同年,包玉剛在李嘉誠的幫助下, 擊敗怡和系成功收購九龍倉集團,1985年,李嘉誠受沈弼邀請進入匯豐銀行董事局,正式成為龐大的英資體系中的一員。李嘉誠與匯豐銀行的緊密關系也由此形 成!更為他日後不斷壯大他在香港的商業帝國奠定瞭堅實的基礎,因為在港英政府時代,匯豐銀行董事長作為香港的實際統治者,控制著整個香港的經濟!

  隨後我們看到,在匯豐銀行的"庇護"下,李嘉誠全面掌控瞭香港的房地產開發以及電力、交通、電信、零售等大部分公共事業,他在香港的資本運作行為能夠 獲得各種特權,1986年匯豐銀行董事長沈弼退休之前,將和記黃埔地產集團的控股權以凈資產50%的低價直接賣給瞭李嘉誠,和記黃埔接管港電集團時也被免 於公開要約。而到瞭1987年,李嘉誠將長實集團的個人股份增加到35%以上以及將長江實業對和黃的股份增到35%以上等資本操作均被免於公開要約。

上一頁12下一頁

本文導航

  • 李嘉誠內地撤資有隱情
  • 李嘉誠內地撤資有隱情:因找不到安全感(1)


新聞來源http://tj.house.sina.com.cn/news/2014-05-08/08152721314.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enetonyey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